- 【发布时间:2023年01月04日】
- 【来源:广东省审计厅】
- 字号:
12月的下屯,江岸竹影摇曳,稻田十里飘香。站在红船渡口远眺,江中白鹭、田间水牛妙趣横生,街上门店、路上行人相映生辉,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水乡在眼帘徐徐展开——这里便是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阮啸仙烈士的家乡,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。自2016年以来,经过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一任接一任的帮扶,下屯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在入选中国最美乡村和广东粤菜师傅名村等名号之后,2022年又成功荣获了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称号。
(下屯村标语)
给钱给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
(厅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下屯村慰问红军老战士)
帮扶人民审计制度奠基人阮啸仙的家乡,既是使命所系,也是情怀所系。2015年底争取到定点帮扶下屯村的任务后,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便开始思考:帮扶工作从哪里入手?怎样才能快速带领群众“脱贫摘帽”?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面对下屯村残疾、重病及智力缺陷人数较多,集体经济薄弱,年收入仅约3万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省定标准400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、135人的窘境,厅党组开出了第一剂“药方”:把支部搞坚强,让“火车头”跑出加速度。
于是,针对原村“两委”班子不作为,一些村干部作风不正,村民对支部普遍缺乏基本信任等问题的一场“换血”行动迅即展开:一方面,厅党组选派政治素质过硬、工作能力突出、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李坤、张争明组成驻村工作队进入支部班子。一方面,又与镇党委多方走访、几番动员,邀请到党性强、能力强、威望高的河源市退休干部返乡担任村支书。
支部改选了,但工作开展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。刚开始,村民认为新班子也不过是“换汤不换药”,尤其听到政府返还的征地安置补偿不打算分给个人,决定由村集体支配的消息后,更是质疑声一片:“你们在村里待个几年,把我们的钱收了,等你们走后不就自己把钱分了?”
面对质疑,工作队连同村干部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,向村民讲解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,才能帮助大家把“死钱”变“活钱”,集中资源才能办好大事的道理;一边竭尽全力想办法,找项目,以实际行动消除村民的顾虑。渐渐地,村民们欣喜地发现,村集体不仅没有“贪污”一分一毫,反而用这笔钱帮村里流转到越来越多的土地,把乡村发展中最困难的用地问题解决了!
看到支部一班人真心实意为村民谋福利,大家从消极观望变成了积极支持。“今年的征地工作很顺利,已经增加120亩地了,比过去10年加起来还要多!”现任省审计厅驻下屯村第一书记顾小岳一脸欣慰,连续4年的驻村经历让他感慨颇深:“要让群众相信我们,真心实意跟着我们往前走,就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,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。”
借着这份信任,他们迅速以三会一课、周例会等制度为抓手,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,促进政令畅通;对两委干部开展在职培训教育,帮助提升宏观视野和政策能力;精心打造党建引领示范点,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交流,帮助提升两委班子能力水平,基层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,迅速迈进“河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行列。深入开展“党员亮身份践承诺”“党员先锋岗”服务群众活动,村中78名党员及外出流动党员的队伍形象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来了。
环境靓起来,人气才能带起来
(下屯村鳏寡老人入住颐养苑合影)
栽好梧桐树,才能引得凤凰来。广东省审计厅党组清楚认识到,改善好人居环境,才能更好留住人才,壮大队伍。
改善人居环境,首要的是解决“居者有其屋”问题。“三清三拆”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,也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战。下屯村的“三清三拆”工作曾是困扰省审计厅驻村工作队的一大难题。下屯村危房改造涉及30多户村民,其中21户是孤寡老人,既没有改造动力,也没有改造能力。在多次实地调研之后,厅党组形成建立义合镇养老分院的设想。之后在联合爱心企业募资250万元的基础上,义合镇养老院分院——颐养苑拔地而起,厅主要负责同志协调相关企业解决了电梯安装、家具设施配套等问题,颐养苑总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,有独立式公寓21套,全部实行“拎包入住”,为鳏寡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。
改善环境,交通出行是重中之重。看到祖祖辈辈生活在“三面环山一面临水”的下屯村民被600米水路阻隔,出行只能靠码头两只小小渡船的现状,修路架桥又成了厅党组眼前的头等大事。在厅领导的积极协调下,该项目得到了审计署和省委、省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。如今,啸仙大桥及其故居连接线工程已建成通车,结束了两岸3万多名群众几百年来依赖渡船交通的历史,从下屯村驱车到义合镇镇区中心,只需要短短5分钟。接着,工作队又乘势而上,在中铁二十五局的帮助下,将下屯村洋洞小组几块木板搭成的简陋小桥改建成混凝土结构的“振兴桥”,将通往洋洞村8公里坑坑洼洼的土路,也硬化成了村道。
2021年,广东省审计厅、华南农业大学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义合镇后,在队长陈伟的带领下,他们又以美丽示范圩镇建设为目标,积极开展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。为解决义合镇流动摊贩乱摆卖、占道经营、占道堆放的问题,省审计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镇旧农贸市场进行改造,将所有摊贩迁至农贸市场统一管理,又对义合镇老化的水泥路重新进行沥青摊铺,并在路旁规划好停车位,形成了整洁有序的经营环境,不但改善了环境,还大大提高了摊贩的收入。
在2020年审计厅给省扶贫办的报告中,这样一段文字赫然在目:省审计厅除每年自筹解决100万元扶贫资金外,还通过捐赠、资助等方式,先后投入66万元修缮了啸仙小学,配置完善图书电脑、文体器材,改善了学生学习环境。投入300余万元实施电网改造,解决了安全用电问题。投入200余万元,建设高标准农田,进一步改善全村农业生产……
这道理那道理,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
(厅驻村工作队组织直播带货活动)
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,是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。厅党组坚持组织“输血”和增强自身“造血”功能两手抓,在积极拓宽发展渠道上下功夫。
下屯村是远近闻名的“厨师专业村”,约有200余位村民在外从事厨师职业,厨师培训既符合广东省委力推的“粤菜师傅”工程导向,又有本地特色和传统。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在下屯村落成并投入运营,开启了村民家门口的致富模式。村委会旁敏记餐馆的阮老板是粤菜师傅培训首批受益人,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,来村旅游的游客增多,手艺的提升,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。贫困户阿芳也是“粤菜师傅”培训工程的受益者,一家五口曾是工作队重点帮扶对象,在报名参加村第一届“粤菜师傅培训班”后,不仅学会了煲糖水、包粽子、做艾粄,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开起一间“芳芳甜品店”,做出的客家小吃广受好评,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。
近年来,民宿因其平民化、平价化、亲民化而广受城市游客追捧,驻村工作队也闻讯而动,积极通过参股方式招商引资在下屯村成立了第一家民宿,成功实现向“住宿 乡村文旅”融合功能转变。如今,观澜民宿的老板又在红船渡口旁边开设了新的产业——小江湾红色实训拓展基地,成功打造微景区概念。此外,工作队还充分发挥金融助理作用,协助向有需求的民宿业主、经营户等市场主体发放低息贷款1109万元,支持义合现有灵芝小院、竹里馆、观澜、青岚山房等民宿企业发展,积极推动在上屯村、义合村白马渡片区引入市场主体建设民宿集群,帮扶民宿企业解决发展难题,拓展生态康养业务,不断擦亮“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”招牌。
发展深加工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工作队在工作实践中的又一成功思路。义合镇是农业重镇,耕地面积约1.6万亩,因粮食保质期短,经常出现亏损。工作队发现如果加工成米酒,不但便于储存,而且还能增加收入。于是积极联系在外创业的乡贤老板,在洋洞村开设了酿酒厂。农闲时,村民还可以到酒厂打工增加收入。
特色产业要引进来,特色产品也要走出去。扶贫初期,工作队以自愿方式建立厅干部职工消费扶贫群,接单农副产品订单跟车送回广州。这种方式极易受到交通运输工具的限制,食品卫生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。在第二轮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、驻村第一书记欧智伟带领下,他们积极适应市场,启动电商服务项目,帮助村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成立电商合作社,并提供电商知识、计算机技能培训,并通过直播带货等活动,使农产品及其附加产品面向更大消费市场。
面对红色教育基地“旺丁不旺财”的发展瓶颈问题,驻村工作队大胆开拓出一条下屯村从未走过的新路子——成立全资国有的红色文旅公司,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,坚持市场化方向,承接党建培训、会务服务等业务。在2021年成立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,便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,成为东源县唯一一个可以依靠红色资源增收的村集体,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。
如今,在厅党组的关心支持下,义合镇东江两岸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,形成的“宜农则农、宜商则商、宜工则工、宜游则游”的产业结构思路,正以“公司 基地 农户”模式丰富发展,覆盖水果、木薯等种植产业和鸡、鸭、鹅等养殖基地,推动了种植、养殖、销售、培训等全产业链升级,带动贫困户收入大幅增长。
一组数字见证了下屯村的变化,2016年帮扶前,村集体收入3.8万元,人均收入约5300元; 去年,村集体收入51万元,人均收入约13090元。
擦亮“啸仙故里”品牌,让美丽乡村处处呈现审计元素
(下屯村新貌)
作为红色审计奠基人阮啸仙烈士的故乡,如何发扬好红色审计文化、传承好红色审计精神,是帮助村民口袋鼓起来之后,省审计厅党组时常思考的问题。
义合镇下屯村有阮啸仙的故居,也有啸仙书院,活化利用好这些红色审计资源,既能为乡村致富拓宽渠道,更能赓续红色血脉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面对年久失修、野草丛生、一片破败的阮啸仙故居和啸仙书院,省审计厅党组意见统一:不能让红色遗址褪色。为此,他们积极奔走,多方协调,全面筹措,最终投入300余万元对故居、书院进行修缮和重建。如今,修葺一新的阮啸仙故居作为“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”入围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;在啸仙书院原址重建的闻啸轩学堂,已完成第3次修缮,融入智慧导览系统后更加现代化、科技化,每年吸引近10万人前来参观学习。
为加快红色资源“串点成线”,打造集“革命先烈纪念、爱国主义教育、党员干部培训、红色旅游参观、村民文化休闲”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体,省审计厅又着手推动了东江湿地审计公园、阮啸仙广场的改造建设。
漫步东江湿地审计公园,处处鸟语花香,风景如画,吸引不少当地和外地游客,这片占地约20亩的居民休闲娱乐场所,曾是一片垃圾填埋场。顾小岳书记笑称,审计公园从设计图纸开始,便是工作队一点一点“化缘”来的。用于照明的太阳能路灯,是他经过多方比价后,选择网购相关灯具,和工作队队员自己安装的,如今,这片荒芜的土地摇身变成了全国唯一的审计主题文化公园,成了村民与游客缅怀革命先烈、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场所。
在厅几届党组和三任工作队的谋划布局与不懈努力下,“啸仙故里”的红色品牌越擦越亮。“现在一天接待的人比以往一个月都多!”介绍起近来的变化,工作队队员陈立为言语里满是自豪。
“要把这里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全国审计干部追寻审计初心的首选地。”厅党组书记、厅长马学斌透露,围绕厅党组这一目标,啸仙审计博物馆、东源县委党校、村史馆、全国法制教育基地等多个新项目也在陆续推进中。下步还将组织专家学者对阮啸仙红色故事进行深入研究,开发红色研学课程,让先烈故里展现出红色传承之美。“我们要把啸仙故事编制成生动可读的宣传小册子,让村民人手一册,人人都能讲好啸仙故事!”工作队队长陈伟兴奋地描述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。(李华、赵朕瑶、张钊)
责任编辑:赵方 |